千乘资本熊伟:投资最重要的三件事 | 乘·分享

 

上周,千乘资本投资企业帕瓦股份(688184)成功科创板上市,这是千乘资本在新能源赛道布局中极为重要的一枚“奠基石”。对于投出了海目星激光、宏微科技、纳芯微等优秀企业的千乘资本来说,如何看待新能源赛道现在与未来的发展,哪些是暗藏机会的细分赛道都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。

 

下面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围绕核心投资标准、重要投资时点、未来投资机会等话题一一展开、娓娓道来,以Q&A的形式为大家勾勒出一幅未来投资蓝图,希望您能从中有所收获。

 

 
 

千乘资本的投资标准和投资方式

 
 
 

 

Q

从一个投资人的眼光来看,您的投资标准是什么?这些公司有哪些共同特征?

 

 

 

第一步是看方向、第二步是产品、第三步是人。

我觉得做投资第一步是看方向。千乘资本创立之初提出的核心投资理念就是“数据重构产业”。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推敲,觉得未来的机会在智能化,智能化又是以数字化为基础,所以我们提出“数据重构产业”,指的是以数字化、智能化为代表的科技技术去重构我国的传统产业。

 

第二步是产品。产品切入角度很重要,是不是抓住了市场的强需求。这个需求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体量,你不能做的都是“边角料”市场,即使做进去了,占山为王也没用,最后做成了山大王。创业公司所处行业要有足够的市场体量,但是体量又不能太大,因为太大的体量一定有大公司在盯着,创业公司是很难竞争的。

 

第三步是人,也就是创业者本身。第一步是做什么,第二步是怎么做,第三步就是谁在做,最后一步是最关键的。关于如何判断“人”是有规律可循,但是人的把握是最难的。

 

首先是要找有经验的人,没经验是很难去做这件事情,尤其是技术行业。你得有经验、有资源,产业里面的经验代表对产业的洞察力,创业者一定要抓对方向,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步。创业者同时要对市场需求了解得非常透彻,这就是团队的商业能力,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步。最后,企业的客户质量很重要,客户代表市场的认可,毛利率代表了议价能力和企业价值。这不仅仅是人脉资源,还要有拓展力,要有影响客户的能力。看人不仅仅是看老大,还要看团队,看他的团队是否齐备。

 

以上的三步归纳成一点,我认为做投资最重要的,尤其是做早期投资最重要的就是——团队。

 

 

Q

我们观察到千乘资本投的很多项目都是逆周期投资的,就是在市场相对冷清的时候进行投资,千乘是怎么看这种投资方式的呢?

 

 

 

趋势反转最好的点在拐点

只要符合我们的逻辑,在我们的聚焦的方向上,在市场冷清的时候,我们反而在看和积极投资。我们喜欢“左侧交易“。趋势反转最好的点肯定是拐点,我们喜欢在拐点之前进行布局。回顾帕瓦的投资,我们其实就是投了一个非常好的拐点。我们是2020年10月份与企业方第一次见面,12月初投进去的。2021年过完元旦之后,二级市场的新能源板块就往上涨,这个拐点非常明显。传导到一级市场也就是三个月之后,3、4月份之后一级市场新能源赛道也开始热起来了。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很有成就感,一是方向看对了,二是人看对了,三是时机拐点抓住了。

 

我们投资纳芯微,也是一个拐点。因为2018、2019年之前看半导体的人很少,而且很苦。大客户不愿用,做不大又烧钱;对人的要求很高,所以很贵,因此利润不好。但是“华为事件”一出,我们认为这个事件是改变整个产业、整个生态的,这是一个大拐点,所以,我们扑进去把机会抓住了。

 

 

 

 
 

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

 
 
 

 

Q

您觉得新能源板块现在的估值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? 

 

 

 

战略上看好新能源,需要穿越周期

二级市场最近回调幅度很大,应该说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涨了两大波,2021年从4、5月份开始涨到9、10月份,今年从4月底5月初开始反转涨到8月份,最近回调很多。这两大波其实涨少的1、2倍,多的5、6倍,涨的幅度还是蛮大的。

 

市场是聪明的,看好新能源是战略上的看好,当然你说的估值就是战术的问题了。市场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,情绪都会走过,跌会跌过、涨会涨过。大体而言,我觉得当前市场降温不少,但是一级市场比二级市场反应会慢半拍,所以二级市场我觉得调整还可以,很多公司的投资价值开始体现出来。为什么说投资价值开始体现出来呢?因为战略上我们看好就是要穿越周期,很多新能源公司的业绩其实是非常好。

 

一级市场我觉得更痛苦一点,因为一级市场回调不够,也可以说“退烧”远远不够。二级市场很多公司都回撤了一半,但一级市场是远远不够的。一级市场很多原先看互联网、看医药、看消费的投资人都来看新能源了,供需关系导致的企业估值高,对于我们这些参与者来说就挺痛苦的。

 

我一直说再痛苦也要在这个市场里待着,二级市场有一句名言“当雷电劈下来的时候你在场”。我们不要寄希望于逃顶、抄底。只有你一直在这个市场里,才能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;只有你一直在这个市场里做分析、做研究,跟产业里打交道才知道“真正的拐点”在哪里。这是我的感觉,不代表大家的感觉,但是确实新能源太热,该降降温了。

 

 

Q

我们刚才在探讨新能源的估值问题,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“缺芯少锂”,您怎么看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“缺芯少锂”的问题,这个供应链之困?

 

 

 

“缺芯”和“少锂”的逻辑不太一样

“缺芯少锂”的“芯”应该是阶段性的,实际上去年不是说新能源缺芯,是全行业的缺芯。今年初开始,消费领域芯片的产能慢慢释放出来,供需关系在逆转。现在车用的半导体、一部分功率半导体可能是缺的,中低端很多领域不太缺了,中高端还在缺。

 

半导体这个事情要从两个方面看:第一是供需关系导致的,去年无论是制裁导致还是国外工厂出事导致,包括物流导致的缺芯,但是产能不够的问题是时间可以解决的。

 

“缺芯少锂”的“锂”少是因为这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得很快,但上游的资源材料开采是需要时间的。从煤炭过去的历史上来看,这些资源只要它价格上来了,市场化的机制是能调整的,所以这是一个阶段性的。“少锂”我认为是阶段性的,因为上游的产能释放出来,价格一定会往下走。

 

这一点在光伏的硅料价格上也可见一斑。硅料虽然不是天然的资源,但随着硅料厂家不断提升规划产能,随着这些产能慢慢地释放,硅料价格一定会往下降,只是时间的问题。原来中下游的利润都是被上游攫取,中下游都苦哈哈的,如果上游供过于求了,利润一定会往中下游甚至用户终端转移。

 

“缺芯”的逻辑和“少锂”的逻辑不完全一样,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由供需关系导致的,以供需关系为主导的问题是周期性的。不同点是,“缺芯”实际上由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导致,这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“缺芯”的另一个方面。

 

中美贸易战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制裁,目前来看主要在高制程芯片方面。当前,模拟芯片和功率芯片影响不大,但国产化是需要时间的,当然这也是机会。在新能源车往智能汽车转型的过程中,车上很多芯片欧美原来也没有。这个转型实际大家都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研发过程会很长。所以国产化和新的技术本身研发是需要时间的,这跟刚才说的周期性不完全一样。

 

如果新的芯片、高端芯片国产化进展不好,没有达到预期,包括新的技术发展没有完全达到预期,那么“缺芯”的问题还会在一定的时期制约产业的发展。当然,发展只是快慢的问题,大方向还是没有变化。

 

 

Q

我们看到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推进新能源的建设,并且有一个词也是今年比较热的词叫“源网荷储”,您能不能给我们解读一下这个词,以及在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?

 

 

 

在中国几十万亿级的市场独此一份

我们经常说源网荷储,源就是发电侧,网就是输电侧,荷就是用电侧,储就是储能。

 

这一侧,随着光伏发电效率的提升,未来新能源的机会非常大。最近俄乌战争导致煤炭的价格暴涨,石油公司和煤炭公司暴利,甚至有些人质疑新能源光伏的未来。我认为这些都是对新能源发展的逻辑不清晰导致的,新能源不仅仅是环保和碳达峰,对中国来说有地缘政治问题和能源安全的问题。而且现在由于度电成本已经开始低于煤电价格,开始市场化驱动了。随着光伏发电效率的提升,以后每年提升0.5个点,整个发电成本下降5-10%。再过几年,传统能源还有机会吗?

 

从增量来看,无论煤电还是天然气发电,增量会很少,新能源占增量大头,我们看好新能源。对于传统能源,我们一直关注,关注传统能源的逻辑是什么?我认为新能源工艺和材料的进步,导致新能源的效率和性价比的提升,这是投新能源的价值。传统能源的设备和工艺足够完善,材料虽然在迭代,边际效应递增的空间不大了。但由于传统能源盘子太大,全世界所有的传统能源企业几百万亿的资产。这些资产不可能短期被新能源切掉,存量还很巨大。

 

目前传统能源的体量足够大,如何提高传统能源的运营效率?千乘一直关注数字化、智能化在流程工业的应用。流程工业跟传统能源相关,我们也投了一批企业,这是源的一侧。

 

的一侧,我们认为用电侧最大的就是新能源车、充电桩等基础设施。中国的汽车行业努力了几十年没能市场换技术,新能源车给了我们机会。我相信未来全世界一半的车是中国人造的和中国人卖的,汽车产业是工业明珠。为新能源车配套的充电桩和充电设施,这些基础设施建起来太大了。我们投资的企业,无论是纳芯微,数明,还是帕瓦、坤天、海目星,这些企业都在为新能源服务。这个市场已经非常明显了,我们没有投车和电池,而是投车的供应商和电池的供应商。

 

目前来看最大的瓶颈在侧,就是输电侧。我第一份工作在华为,华为起初主要是中国的通信市场,华为为什么能起来?因为中国的通信市场发展走在了前头,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兴行业,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。为什么有这个变化?因为有改革。从中国电信到中国联通又拆分了中国移动,后来又拆分了中国网通,多家在竞争。现在电网压力很大,大量的电发出来输送不出来,后来强制必须上网,因为风光电有发用电错配的问题,所以必须用储能。

 

我们也投了网侧,比如三清互联,2019年投的。电网未来一定会往智能电网推进,这个也炒了十几年,但进展不是很大。中国的高压输电网,超高压,世界一流。主动脉很通畅,但是毛细血管阻塞和低能。低能源自非智能化。现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汽车充电。未来电气化的设备越来越多,用电越来越多,负载端不断变化,电网如何进行智能调度面临非常大的挑战。这里面对电网的智能化技术要求非常大,我们投的三清互联是做二次设备的。一次设备是强电设备,二次设备是智能化设备,二次设备让一次设备更具有灵魂,知道哪里需要电,进行预测和感知。未来整个发电端,用电端对电网的压力会非常巨大,这中间有非常大的机会,这个机会我们一直在看,里面的机会更多是数字化、智能化。

 

能也有多种方式,我觉得储能是非常有机会的。无论是氢储能还是锂电储能,问题是现在的储能在发电侧,毛利极低,强制配上去的。中国储能未来的机会在哪?真正大的机会是在售电市场化,就是需要电力市场化改革。

 

任泽平最近有一些文章说,现在不投新能源,就是20年前没买房的概念。过去20年,中国最大的产业是房地产行业,我认为未来20年,中国最大的行业是新能源行业,也是中国有幸在这个时候,走在世界的前头。新能源有足够体量,核心技术控制在自己手上,足够大的体量替代房地产行业。新能源行业跟房地产行业非常类似,市场足够大,门槛也不是很高。半导体行业是很多你想参与但参与不了。

 

很多二级市场的朋友跟我聊,现在投什么?半导体、新能源、智能汽车?我建议重点看新能源,新能源的门槛足够低,非科班出来的也听的懂。新能源企业有技术和运营的概念,要么有钱,要么有资源,要么有技术,要么有运营管理能力,都能分一杯羹,市场很大,在中国几十万亿级的市场独此一份。

 

水电是靠天吃饭,煤炭不是靠天吃饭,这是煤电最大的好处。我觉得未来传统能源还有它的一席之地。各地储能资源池很大,不同的能源之间互为补充。原来氢能源制氢是个问题,大部分氢气是灰氢,水制氢,成本非常高,现在不一样,光伏发电、风电发电直接制氢,成本足够低,无论在成本还是碳排放上,都是有非常大的优势,未来的路径会互相影响。

 

 

Q

您对新能源行业的周期性怎么看?千乘资本以后会更加聚焦的细分领域和行业是哪些?

 

 

 

时刻地保持对行业的深度研究和市场的敏感度

新能源行业虽然有周期性,但周期性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对周期的不理解。重点在于对中长周期规律的把握和理解。中短期来说,周期轮动,二级市场都在炒这块,但还是需要有一个长期思维和长期布局。

 

现在讲车,更多是讲智能化汽车,新能源车也在这个赛道,我们有一半的投资团队放在智能化汽车。为什么这样布局?我有一个认知,既然是长期的,我们必须保持在市场上,只有在市场上才有敏感度。我们最近投的一些项目,事后来看都投得不错,很多人说现在市场的泡沫那么大,你们怎么还敢投?你怎么能投到?

 

敢不敢投的问题,就是认知的问题。我觉得看到了长远的趋势和规律,建立认知,我们自己在里面做好自己的功课,时刻在市场里保持敏感度,有机会就“开枪”,没机会就做研究,继续等待或者创造机会。这是千乘要一直做的,我们现在的团队比几年前的团队,无论在学历背景、人员综合素质、产业背景、投资经验上都有很大的迭代,千乘的能力也在提升。但是我要求大家,千乘的看家宝不能丢,不能做投机,要时刻地保持对行业的深度研究和市场的敏感度。待在这个赛道里,保持认知和敏感度,精力和资源就能得到合理的分配。

 

我们对新能源赛道是战略性看好。说到细分的市场,无论是锂电还是光伏,我都觉得很有机会,但是锂电和光伏的机会对一级市场来说又有所不一样,光伏里面设备的机会更多,锂电中材料的机会更大。

 

光伏的技术迭代非常快,只有技术迭代快的地方设备公司才有机会。锂电这些年没有什么大的技术变革,在微创新,所以设备基本上是龙头公司机会更大。初创公司要靠弯道超车才有机会,只有在技术路线发生变化的时候,龙头公司可能一时转不过来,初创公司抓住机会就可以弯道超车。光伏现在技术变革路线在选择中,当然慢慢地也清晰了,这里面蕴含着很多机会。

 

光伏我们更多地放在电池端。组件更多是传统制造业为主,硅料是大资本的事情,硅片格局也定了,最有活力的是电池片,无论是设备还是材料,我们都在看。

 

现在氢能的闭环还没有完成,但是从整个大的周期来看,一定会起来,我们会在里面一直保持关注,提前布局。储能,我们也在关注,找合适的投资机会。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方向和节奏,会对储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。电力市场改革会出现风云变幻的大机会,我们重点关注。

 

 
 
 
 
 
 

 

- 专注工业科技VC -

 
 

千乘资本,又一个新能源IPO

汽车智能座舱(车载显示屏)的投资机会

千乘资本上海办公室全新启用

氢能源:“双碳”趋势下的主战场

千乘资本领投数字光芯 开启元宇宙大门

千乘资本荣获“2022年度最佳投资人”等奖项

千乘资本熊伟:抓住两大重要投资机会

元宇宙:让子弹再飞一会儿

天地和兴完成D轮近7亿元融资

智能汽车“新四化”进化论

千乘资本,投出一个270亿IPO

 

千乘资本自成立之初即秉持“数据重构产业”的核心理念,一期、二期基金合计管理规模20亿元人民币,未来将持续重点围绕工业科技领域进行投资布局

 

关于工业科技领域的任何资讯分享与交流,欢迎来撩!

 

创建时间:2022-09-30 12:12